温仲舒传

简体浏览|繁體浏覽
  温仲舒字秉阳,河南人。太平兴国二年(977),考中进士,任大理评事,通判吉州。后升至秘书丞、知汾州,因犯法被除名。不久,重新起用为右赞善大夫,通判睦州。端拱初年(988),任右正言、直史馆、判户部凭由司。端拱三年,授任工部郎中、枢密直学士,主持三院工作。这年秋天,彗星出现,皇上在别殿召见大臣,仲舒认为“国家平定太原以来,燕、代之间,长年战争,杀伤剽掠,前后不断。大河以北,农桑业废弛,户口减少。凋敝之余,还极力供奉边事。丁壮服徭役,老弱供给赋税。庐舍毁坏,百姓不是逃亡就是死去。奸臣媚惑皇上,还说百姓乐于交赋。加之兵卒经常换防,出征的人辛苦,居家的人怨旷。希望推加恩泽,抚慰百姓”。太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,于是大赦河北。

  淳化二年(991),任右谏议大夫、枢密副使,改任同知枢密院事。淳化四年,罢去本职任知秦州。在此之前,汉人与羌人、戎人杂居,有两马家、朵藏、枭波等部落,唐朝末年以来,居住在渭河的南面,大洛、小洛门砦,出产很多良木,被他们占据。每年征调士卒采伐林木供给京师,必定用钱向羌族人买道通行。但仍不免被他们抢夺,甚至遭到杀掠,成为百姓的祸患。仲舒到任后,督率士卒巡视各个寨落,以威信宣谕寨落首领,诸部落都献地依附内地。后来把这些部落都迁徙到渭河的北面,建立堡寨来限制他们。百姓感激他的这一惠举,画他的像来祭祀他。正遇有人认为仲舒生事,皇上对亲近大臣说:“仲舒曾经统管枢密事务,在我的身边,应当以绥抚为原则。古时伊、洛之间,尚且有羌族、浑族与汉人杂居,况且这些羌族内属,一向居住在渭河以南,居住已久,一旦擅意斥逐,可能导致骚动,又烦扰我的关右的百姓。”于是命令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调任地。接连任知兴元、江陵二府,加任给事中。内侍蓝继宗出使秦州回朝,述说得到渭南之地的好处。于是召见仲舒,授任户部侍郎,不久参知政事。后来大洛、小洛二寨成为内地,每年有采伐巨木的利益。

  咸平初年(998),授任礼部尚书,罢去参知政事,出京任知河阳。过了一年,任知开封府。咸平五年,因为京府政务繁剧请求辞职,于是以本官兼任御史中丞,不久改任刑部尚书、知天雄军,又改任知河南。景德年间,并州缺乏长官,皇上认为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,非张齐贤、温仲舒不可,命令宰相宣谕旨意,两人都不愿去。不久,又主持审官院。大中祥符年间,进升为户部尚书。大中祥符三年,任他为判昭文馆大学士,任命下达时,去世,终年六十七岁。追赠左仆射,赐谥号为“恭肃”。

  仲舒应接事务敏捷,年轻时与吕蒙正交情很厚,又一起考中进士。仲舒被斥贬多年,蒙正在中书省任职,极力援引,被任用后,却反攻蒙正,士大夫议论时都看不起他。自从任正言到枢密副使,都与寇准同时进升,当时人称之为“温寇”。他的儿子名嗣宗、嗣良、嗣先、嗣立,仲舒死后,皇帝可怜他们孤弱,都录用为官。
<
目录
>